噴塑工藝流程及其特點
發布時間:2025-03-10 分類:新聞 瀏覽量:1476
噴塑的工藝原理
靜電粉末噴涂技術通過高壓靜電吸附實現高效涂裝。其核心流程為:壓縮空氣將粉末涂料輸送至靜電噴槍,槍口高壓發生器產生80-100kV靜電場引發電暈放電,使霧化粉末帶電;帶電粒子在電場力作用下定向吸附于接地工件表面,隨涂層增厚形成電荷堆積,通過同性靜電斥力自主調控膜厚均勻性;最終經高溫固化形成致密涂膜,完成從粉末吸附到涂層成型的全流程工業化應用。

工作流程
工藝名稱 | 工藝流程目的任務及詳細步驟 | 相關設備 | 相關材料 |
---|---|---|---|
1. 預處理 | 目的: 清除工件表面污染物,形成防銹且增強附著力的磷化層 詳細步驟: ① 除油:酸性除油劑(硫酸/鹽酸)去除油脂 ② 除銹:酸洗或機械打磨消除氧化層 ③ 磷化:生成灰色磷酸鹽結晶膜(2-4g/m2) ④ 鈍化:封閉磷化膜孔隙提升耐蝕性 | 四聯體混凝土處理槽(除油槽/酸洗槽/磷化槽/鈍化槽) | 硫酸、鹽酸、純堿(Na?CO?) 酸性除油劑、磷化液(鋅系)、鈍化液(鉻酸鹽) |
2. 靜電噴涂 | 目的: 實現粉末涂料均勻吸附與高效回收 詳細步驟: ① 靜電發生:噴槍加載60-100kV負高壓 ② 粉末霧化:壓縮空氣(0.4-0.6MPa)分散粉末 ③ 電場吸附:帶電粉末定向沉積工件表面 ④ 回收處理:旋風+濾芯二級回收(95%利用率) | 多工位靜電噴塑機 粉末回收噴房 空氣壓縮機+三級油水過濾器 | 環氧聚酯粉末(粒徑15-45μm) 高光/啞光/紋理等專用塑粉 |
3. 高溫固化 | 目的: 完成粉末熔融流平與交聯固化反應 詳細步驟: ① 升溫階段:10℃/min升至185℃ ② 恒溫固化:185±5℃保持15分鐘 ③ 冷卻階段:自然降溫至50℃以下 ④ 質量檢測:硬度/附著力/外觀檢驗 | 燃氣輻射式固化爐(配智能溫控系統) 熱風循環裝置 溫度記錄儀 | 天然氣/電能(加熱能源) (注:固化過程不消耗額外材料) |
4. 裝飾處理 | 目的: 實現特殊外觀效果(木紋/花紋/高光等) 詳細步驟: ① 罩光處理:噴涂透明粉末/UV涂料增強光澤 ② 熱轉印:通過轉印膜(150-200℃)復制紋理 ③ 水轉印:浸漬活化膜形成3D圖案 ④ 局部精修:手工補噴特殊效果涂料 |
工作原理
- 工作時靜電噴涂的噴槍或噴、噴杯部分接負極,工件接正極并接地, 在高壓靜電發生器的高電壓作用下,噴槍(或噴盤、噴杯)的端部與工件之間就形成一個靜電常涂料微粒所受到的電場力與靜電場的電壓主和涂料微粒的帶電量成正比,而與噴槍和工件間的距離成反比,當電壓足夠高時,噴槍端部附近區域形成空氣電離區,空氣激烈地離子化和發熱,使噴槍端部銳邊或極針周圍形成一個暗紅色的暈圈,在黑暗中能明顯看見,這時空氣產生強烈的電暈放電。
- 涂料中的成膜物即樹脂和顏料等大多數是由高分子有機化合物組成,多成為導電的電介質,溶劑形涂料除成膜物外還有有機溶劑、助溶劑、固化劑、靜電稀釋劑、及其他各類添加劑等物質。這類溶劑性物質除了苯、二甲苯、溶劑汽油等,大多是極性物質,電阻率較低,有一定的導電能力,它們能提高涂料的帶電性能。
- 電介質的分子結構可分為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二種。極性分子組成的電介質在受外加電場作用時,顯示出電性;非極性分子組成的電介質在外加電場作用下,顯示電極性,從而對外來的導性電荷產生親合力,使電介質在外加電場中其外表面能局部帶電。
- 涂料經噴嘴霧化后噴出,被霧化的涂料微粒通過槍口的極針或噴盤、噴杯的邊緣時因接觸而帶電,當經過電暈放電所產生的氣體電離區時,將再一次增加其表面電荷密度。這些帶負電荷的涂料微粒的靜電場作用下,向導極性的工件表面運動,并被沉積在工件表面上形成均勻的涂膜。
噴塑優點
- 環保性優:無溶劑揮發,粉末回收利用率>95%,符合RoHS環保標準。
- 性能突出:涂層硬度達2H-3H,耐鹽霧>500h,附著力達0級(百格法)。
- 效率顯著:單次成膜60-120μm,固化僅15-20分鐘,自動化噴涂效率提升40%。
- 裝飾性強:可定制木紋/金屬/3D紋理,光澤度覆蓋啞光至鏡面。
噴塑缺點
- 厚度受限:超薄(<40μm)或超厚(>200μm)涂層工藝穩定性差。
- 改色困難:換色需徹底清潔設備,小批量多色訂單成本增加30%-50%。
- 基材限制:僅適用于耐溫>180℃的金屬件,塑料/木材需特殊處理。
- 能耗較高:固化爐能耗占工藝總耗電65%,燃氣加熱碳排放較傳統噴漆高20%。
標簽:表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