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件縮孔、表面粗糙不光潔等5大常見缺陷及解決方案

發布時間:2024-08-03 分類:新聞 瀏覽量:2747

壓鑄件缺陷圖

氣孔現象(包括氣泡、嗆孔、氣窩)

形成原因:

1、模具預熱溫度過低,液體金屬通過澆筑系統冷卻過快。

2、模具排氣設計不良,氣體排放不暢。

3、涂料不好,排氣性差,甚至揮發或分解氣體。

4、模具腔表面有孔洞和凹坑。液體金屬注入后,氣體迅速膨脹壓縮液體金屬,形成窒息孔。

5、模腔表面銹蝕,未清理干凈。

6、原料(砂芯)儲存不當,使用前未預熱。

7、脫氧劑不良,或劑量不足或操作不當。

以下是防止氣孔(氣泡、嗆孔、氣窩)產生的簡短方法:

1、在適當范圍內控制澆注溫度,避免氣體膨脹過高。

2、模具預熱充分,采用透氣性好、粒度適宜的涂料(如石墨),促進氣體排出。

3、采用傾斜澆注法,減少氣體滯留的機會。

4、原料應妥善存放在通風干燥處,使用前應進行預熱處理。

5、選用高效脫氧劑(如鎂),有效去除熔體中的氣體。

縮孔和縮松

形成原因:
1、模具的工作溫度達不到定向凝固所需的條件,導致氣體排出不良。

2、涂層選擇不當,不同部位涂層厚度控制不準確,影響氣體逃逸路徑。

3、模具中鑄件的布局設計不合理,可能會阻礙氣體的自然流動和排出。

4、澆風口的設計未能充分發揮其補縮作用,使部分區域在凝固過程中形成空洞。

5、澆注溫度控制不當,過低會導致氣體溶解度增加,過高會加劇氣體的膨脹和滯留。

防止方法:

1、提高磨具溫度;

2、調整涂層厚度,均勻噴涂,涂層脫落,不形成局部涂層積累現象;

3、局部加熱模具或使用保溫材料進行局部保溫;

4、熱節鑲嵌銅塊,局部冷卻;

5、在模具上設計散熱器,或通過水等加速局部地區的冷卻速度,或在模具外噴水,噴水;

6、可拆卸激冷塊,輪流放置在型腔內,避免激冷塊本身在連續生產過程中冷卻不足;

7、加壓裝置設計在模具冒口上;

8、澆筑系統設計要準確,選擇合適的澆筑溫度。

渣眼問題,涉及熔劑夾渣或金屬氧化物夾渣,是鑄造過程中常見的缺陷

原因:渣眼主要由合金熔化工藝和澆筑工藝(包括澆筑系統設計不正確)引起,模具本身不會引起渣孔,金屬模具是避免渣孔的有效方法之一。
防治方法:

1、澆注系統設置正確或使用鑄造纖維濾網。

2、傾斜澆注。

3、嚴格控制質量,選擇熔劑。

裂紋(熱裂紋、冷裂紋)

形成原因:
金屬模具鑄造容易產生裂紋缺陷,因為金屬模具本身沒有退讓性,冷卻速度快,容易導致鑄件內應力增加,開口過早或過晚,澆筑角度過小或過大,涂層過薄,容易導致鑄件開裂,模具腔本身也容易導致裂紋。
防治方法:1、應注意鑄件結構的工藝性,使鑄件壁厚不均勻的部位均勻過渡,并采用合適的圓角尺寸。2、調整涂層厚度,使鑄件各部分盡可能達到所需的冷卻速度,避免過大的內應力。3、注意金屬模具的工作溫度,調整模具的斜度,及時抽芯開裂,取出鑄件緩冷。

冷隔(融合不良)

形成原因:
1、金屬模具排氣設計不合理;2、工作溫度過低;3.、涂料質量差(人為、材料);4、澆道開啟位置不當;5.、澆注速度太慢等。
防治方法:1、澆筑和排氣系統的正確設計;2、大面積薄壁鑄件,涂層不宜過薄,適當加厚涂層有利于成型;3、適當提高模具工作溫度;4、采用傾斜澆注法;5、采用機械振動金屬模澆注。
六、砂眼(砂孔)

形成原因:由于砂芯表面的砂粒被銅液包裹,與鑄件表面形成孔。1、砂芯表面強度差,燒焦或未完全固化。2、砂芯尺寸與外模不一致,合模時壓碎砂芯。3、模具蘸有砂污染的石墨水。4、澆筑包與澆筑道處砂芯摩擦掉的砂隨銅水沖入型腔。
防治方法:1、砂芯生產嚴格按工藝生產,檢查質量;2、砂芯與外模尺寸一致;3、及時清理墨水;4.、五、避免澆包與砂芯摩擦;、下砂芯的時候要把模具型腔里的砂吹干凈。

在 Facebook 上XReddit品趣網電子郵件LinkedInStumbleUponWhatsAppvKontakte微信微博復制鏈接